中国粉体网讯 《Science》革命性“容积3D打印技术”几十秒打印一个人像,被质疑抄袭中国北京人吴翔在 2015年就已经申请的专利,吴翔认为这个专利转让价值达151亿美元!
近日,全球顶级学术期刊《Science》上刊登了一篇革命性“容积3D打印技术”文章(Volumetri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via tomographic reconstruction.PDF),光照几十秒即可打印出一个完整的人像。
△先在一个杯子里装上光敏树脂液态材料,使用DLP光源进行体曝光,转盘带动杯子进行旋转,在指定的位置把树脂固化。
△工作原理就像反向计算机断层(CT)扫描一样,在CT机中,X射线管在患者周围旋转,拍摄人体内部器官的照片。然后,计算机再利用这些投影重构出一幅3D画面。在计算机模拟一个3D物体的情况下,研究人员从多个不同角度计算出物体的形状,然后将由此产生的2D图像输入一台普通的幻灯片投影仪。投影仪将图像投射到一个装着丙烯酸酯(一种合成树脂)的圆柱形容器中。当投影仪通过全方位覆盖的图像旋转时,容器也以相应的角度旋转。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电气工程师泰勒说:“当圆柱体旋转时,任何接收到光量的位置都可以单独控制。”“如果光的总量超过一定数值,液体就会变成固体。”
△树脂中的一种化学物质会吸收光子,而当吸收的光子达到一定的门槛时,丙烯酸酯就会聚合,形成固体塑料。剩下的液体随后被移除,留下的就是固态的3D物体。几十秒后,杯子中便3D打印出来一个人像。这速度要逆天啊!比Carbon的CLIP连续液面打印技术,还要快很多,杯子旋转,即可打印出来物体。
△“容积3D打印技术”核心思路
△核心数学公式
这个系统的核心就是CAL算法,想要真正完成打印并不容易。首先得进行三维模型的重建,包括2D的傅里叶变换。然后还得针对光敏液体的剂量进行优化等等。在打印过程中,还涉及氧气抑制、光场干涉、3D空间和2D投影之间的转换匹配等问题。
△“容积3D打印技术”制作出来的其他物件
论文《Volumetri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via tomographic reconstruction》(Science 31 Jan 2019;eaau7114 ;DOI: 10.1126/science.aau7114)作者,来自美国UC伯克利和美国劳伦斯利佛摩国家实验室。
上面这个论文公布之后,有一个北京的南极熊粉丝 吴翔 非常激动,立马向南极熊投诉:这个论文的作者抄袭了他2015年申请的专利,而且他已经向中国美国欧洲都申请了专利。
△专利“采用投影运算和反投影方法的成像和成型方法”,国际申请号:PCT/CN2016/080097,申请人: 吴翔 WU, Xiang [CN/CN]; CN
专利摘要:采用投影运算和反投影方法制造二维或三维实像。还包括利用实像完成二维显示、三维显示、二维打印、三维打印。属于平板显示领域、3D立体显示领域、打印技术领域、快速成型领域、增材制造领域、3D打印领域。方法类似于计算机断层成像(CT)技术中投影数据采集和反投影重建方法。计算机断层成像(CT)技术完成的是现实对象的投影数据采集和数字化的断层图像重建,将实物转化到虚拟数据。用投影运算取代投影数据采集,用现实的反投影方法取代数字化的反投影重建方法,将虚拟数据转化到实物或实像。采用的投影射线包括光、电磁波、高能射线、粒子流、声波、冲击波、电流或化学波。
记者:有人问咱这个专利正在申请中,不是一切尚待定吗,何以见得对方抄袭?
吴翔:听到这种问法,稍微懂点的法律知识的朋友也是一声惊叹。在这次事件中,关心的是著作权。从一开始就和专利权独立。况且专利权我们也毫不怠慢,一定要取得到手。值得一提的是,千万不要误解专利文献不是文献。恰恰相反的,写论文抄袭了专利文献也是剽窃。
记者:都在哪些平台发表公开过?
吴翔:我们做这件事,从一开始就当作技术创新来做。寻求一种法律保护的方案,当然选择登记专利了。现在美国专利商标局,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,欧洲专利局,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库都有公开我们的专利文献,远在涉案论文发表之前很早很早。
记者:你拥有这项技术的专利权后,会转让给国内或者国外购买者吗?
吴翔:会的,在市场经济下,专利权也是合法交易商品,洽谈愉快的可能会成交。外国人买下也是出于欣赏我的成果。其实,申请阶段也能转让,就是现在。显然我不会卖很低,曾经推广过,说过151亿美元,诸位朋友可以当真也可以不当真。
记者:这么高,你是用什么方法定的?
吴翔:根据历史上最高成交记录定的。150亿美元,我的印象中是一项关于脱氧核糖核酸的专利技术。
记者:为什么这么高,有这么厉害吗?
吴翔:我们专利文献里写好了上位概念。不仅仅用光固化树脂,就算食品、钢铁、冰块、化妆品、建材等等,都在权利要求内。不仅仅用可见光紫外线,就算粒子流、贝塔射线、阿尔法射线、伽马射线、超声波、冲击波等等,都在权利要求内。
记者:可否提供你的专利的一些核心结构图?
吴翔:我们在注册专利当时没有提供图,已成既定事实。专利法规定图不是审查要素。有没有图也不是此次剽窃案件核心。把论文的结构图拿出来,全部都在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内,这是无可辩驳的。
很明显,论文作者照着权利要求画出了结构图。彻头彻尾地盗窃。
记者:你认为Science刊载的论文哪些部分抄袭了专利文献?
吴翔:这是完整地照搬了创新思想。就涉案一行作者,毫无创造可言。排除抄袭部分,论文的其它内容均是已有知识的简单叠加,不够成创造性劳动。我们的专利文献包括了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,完整覆盖了投影光和光固化树脂,包括了透明容器和旋转装置,明确指出了CT技术的反投影方法用在现实中叠加。这一点抄袭了,这篇论文就什么也不是。
2015年提交专利申请的发明人吴翔直指论文作者剽窃专利文献,抄袭创新思想,远在期刊刊登之前,专利文献已经完成了提交和公布,包括中文和英文的。在不只一个国家的专利数据库中都有记录。Science期刊编辑和作者们未有履行相关学术和法律义务。
如果吴翔申诉成立,那么《Science》杂志和伯克利的几个博士作者,都会遇到麻烦。南极熊将持续更新报道此事。
(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/青禾)
(来源:南极熊3D打印)